对没有海港的安徽来说,铁海联运实现了铁路、海运无缝隙对接,成为融入“一带一路”国家战略的新方式——
铁海联运是出口货物由铁路运到沿海海港直接由船舶运出,或是进口货物由船舶运输到达沿海海港之后由铁路运入,一般而言,它只需“一次申报、一次查验、一次放行”,就可完成整个进出口过程。
有统计显示,我国铁海联运约占港口货物吞吐量的1.5%和铁路货运量的2%,与欧美国家各大港口铁路集疏量超过20%的比重差距很大,有很大发展空间。
铁海联运优势在哪?
——连通陆路与海上丝绸之路,到站即出海,缩短货运周期、减少物流费用,出口通道更高效
5月12日,大型门吊在空中来回移动,蚌埠铁路无水港里一派繁忙景象,排列整齐的国际集装箱正在被吊装上火车。 “晚上8点,这些集装箱将跟随铁海联运班列驶向上海,然后经洋山港装船出海。 ”上海铁路局蚌埠货运中心蚌埠经营部副主任丁学建告诉记者,货物在这里可就地办理全部的报关、检验检疫等手续,并且24小时可以通关。
“我们采取定点、定线、定车次、定时、定价的运作模式,做到与船期表同步,发出的货物无需在港口等待,有效缩短了货运周期、减少了物流费用。 ”蚌埠口岸办负责人王文胜说,公路运输易受交通、天气等因素影响,经常会延误时间,而且运输成本高、汽车尾气排放大、易堵塞城市交通。
“选择铁海联运,不仅货物运输出海的时间大为缩短,而且因采用同一规格的集装箱,还节省了可观的集装箱费用。”王文胜告诉记者,目前采用铁路运输的物流成本要比公路减少30%左右,再加之政府其他补贴,整体费用大为降低。
到站即出海,铁海联运使得出口通道更高效便利,也吸引着合肥、阜阳、淮南、淮北、宿州等城市加入进来。 5月8日,合肥市、宁波市、上海铁路局三方签署战略合作协议,正式开辟“合肥-宁波”铁海联运新通道,以此作为“海上丝绸之路”中内陆到港口的快捷物流通道。而在此前,长三角铁海联运集装箱班列就在合肥货运北站首发,满载51个集装箱的货运班列直抵宁波港,并由海运发往目的地泰国。
“铁海联运是连接陆路与海上丝绸之路的运输方式,运用这一模式,可以将我省打造成连接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,给我省扩大开放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。”省口岸办主任徐滋跃表示,目前我省向西开通了合新欧国际班列,融入“丝绸之路”经济带;向东借助铁海联运,把海港搬到了内陆,企业不出家门,货物就可以运往世界各地,开启了融入“海上丝绸之路”时代。
怎样打造更多内陆“无水港”?
——加快发展内陆城市铁路港口业,开通更多铁海联运班列,加紧实行“铁水联动”
随着我省开放型经济的发展,需要出海的货物也越来越多,与沿海港口进行合作,把“出海口”搬到“家门口”,成为当下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、扩大外贸规模的一条好路子。而同时,我国成为世界第一贸易大国,海港需要更多的集装箱才能满足货运市场需求。
在国际贸易中,货物运输每提高一个小时,都是竞争力的提升,铁海联运的运输周期短、低成本高效率等优势,让不少企业重新选择了铁路。“这就给我省铁路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。”徐滋跃说,目前沿海港口都将“以铁兴港”作为主要抓手,积极推动铁海联运发展,可以说陆港因“海”受瞩目,因“海”焕发新活力。 “铁海联运成为安徽连接世界的另一种方式,不仅把蚌埠、合肥变成了内陆无水港口,今后还可以把皖北、皖南其他拥有铁路的城市发展成‘无水港’,让整个安徽离海更近些,更加开放。 ”
随着铁海联运的发展,枢纽型的内陆城市铁路港口业快速发展,焕发勃勃生机。目前蚌埠铁路无水港已引入中远、中海、马士基等多家船务公司,吸引江苏恒隆物流、安徽中成汉方国际物流等多家货代企业入驻,已在皖北产生“虹吸效应”。亳州、淮北、宿州、滁州等地的外贸企业都把货物先集中到蚌埠,再通过铁海联运班列运到上海芦潮港转驳至洋山深水海港出口。
“2014年全年,蚌埠(皖北)铁路无水港实现吞吐量4428标准集装箱,其中发送已装货物的集装箱2214个标箱,是2013年全年铁海联运发送量的4.3倍。 ”王文胜说,他们还在谋划开通蚌埠至宁波北仑港的铁海联运班列,结合蚌埠港国际集装箱码头,实行“铁水联动”,促进内河集装箱运输与铁海联运共同发展。 |